首页 / 列表 / 正文

返回至列表

建筑时报 | 专家解读《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绿色城区开发设计指南》

2019-05-08


  为充分发挥绿色建筑集约发展效应,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响应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牵头,联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在总结近两年该市绿色城区开发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撰完成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绿色城区开发设计指南》(以下简称《设计指南》)。作为我国首部关于绿色城区的开发设计指导性方法读物,《设计指南》总结出一套应对绿色生态城区和其他复杂综合区域的开发设计方法。日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张俊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对《设计指南》的编著背景、操作模式、实践案例等作了详细介绍与解读。

  记者:请介绍下《设计指南》的编著背景。

  张俊杰:我国的绿色建筑正由单体建筑向区域整体延伸。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展了不少绿色城区的建设试点,在理论和实践中砥砺前行,既面临过失败的教训,也积攒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中,由于规划、实施、管理脱节所导致的设计难以指导建设、理念无法落地实施、空间建设品质不高的矛盾成为了当前绿色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各类规划设计的落地性与区域管控的精细化,是摆在区域开发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

  绿色城区作为区域可持续开发的重要表现载体,强调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实现创新、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因而,为避免规划、实施、管理阶段的各自为阵,《设计指南》力求将后期建设管理的理念前置,融入前期的规划设计,将各阶段的专业服务融合在一起,犹如奏响一曲和谐的“交响乐章”,更是一次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

  记者:《设计指导》是我国首部关于绿色城区的开发设计指导性方法读物,请问上海为什么能率先做这项工作?

  张俊杰: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之一,上海正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等问题。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是对绿色建筑发展外延和内涵的拓展,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注重发挥规划设计的先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各类规划的建设落实,注重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2018年1月30日,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正式发布,成为该领域第一部地方性绿色城区的评价标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制定《评价标准》,我们认为,上海更应率先研究一套适用于生态规划、落实指标体系的指导方法。因此,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联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力求以从实施途径、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角度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绿色生态城区的开发规划模式。

  特别是在华建集团的领导下,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办公、酒店、商业、交通枢纽、文化旅游、观演会展、轨交上盖、地下空间等众多领域完成了一大批具有挑战性的重大工程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敏锐捕捉行业发展新趋势,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新兴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交通功能区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既有街区与建筑的更新与保护、特色小镇的更新与活化、文化旅游等领域,发现、了解片区开发建设的痛点与难点,并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参与城区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协调咨询服务的能力。

  记者:作为一本落地指导手册,《设计指南》提供了哪些可操作性的原则与模式?

  张俊杰:绿色生态城区的开发建设存在“全周期、全范围、全要素”等三大特点。其中,全周期是指以区域可持续为目标,强调规划、建设、管理;全范围是指以整片区开发为基础,统筹技术、协调、管控;全要素是指以各专项整合为要求,凸显综合、系统、多样。可以说,绿色城区的开发建设是综合性、复杂性最高的区域开发类型之一,涉及了区域开发建设的各个层面。

因此,《设计指南》提出规划设计总控“七原则”理论体系,即多专项整合、多利益协调、多维度统筹、全过程参与、动态化调整、综合化咨询、多部门协作等七大原则;同时从法定规划优化、专项规划整合、开发建设导则、管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开发全流程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框架。

  对于绿色城区开发而言,“七原则”和“五步走”是相辅相成的,“七原则”提供了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而“五步走”又从建设实施和建设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模式。因此,对于像绿色生态城区这类区域的开发建设,需从各个层面去实践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保证原来规划设计的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设计指南》提出的规划设计总控“七大原则”和“五步走”全流程操作模式,对于各类大区域开发建设都具有普适性的指导作用,其中对于各类高密度城区、新城新区、站城一体与地下空间、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复兴等复杂区域开发建设,《设计指南》中所提出的方式方法、创新模式,将更有助于实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目标,推动区域的高品质开发。

  记者:书中还选取了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参与的三个上海绿色城区开发建设实例,请问为何选取这三个案例,各自有何特征?

  张俊杰:这三个案例的选取,分别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开发主体、介入时机的不同进行考量,尽量保证案例涉及要素的全面性。

从开发类型而言,桃浦智创城属于城市更新;宝山新顾城属于新城新区开发;三林滨江南片区属于城中村改造。

从功能定位而言,桃浦智创城属于上海市五大转型发展区域;新顾城属于全市的保障房基地;三林滨江南片区属于特色小镇的建设。

从开发主体而言,桃浦智创城属于行政管理机构与一级开发建设主体联合委托,具有建设和一定的管理职能;新顾城属于一级开发商,仅具有一级开发建设的职能;三林滨江南片区虽然属于一级开发商,但由于其土地采用股权转让模式,因此具有建设和管理两大职能。

从介入时间而言,桃浦智创城和新顾城都属于后期介入,即各类相关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建设实施尚未开展,因此该阶段急需对规划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出让条件和建设条件;三林滨江南片区西区属于规划尚未编制,而东区则属于部分已经建设完整,因此东西片区采用了不同操作方式,东区强调公共空间的统筹完善,西区则强调对于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的整体把控。

  记者:最后请展望下我国绿色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张俊杰:绿色城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区域开发建设空间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征;绿色城区的发展正不断向精细化、本地化、超前性、可操作性过渡;绿色城区的发展强调理念重于技术、机制重于目标、标准重于样板。这些发展特征都对绿色城区开发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高度融合,探索保证规划层面的设计成果能完整有效落地,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将是未来绿色城区发展研究的重点,《设计指南》的出版也是对该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

除了开发设计阶段,今后,我们还计划推出系列指南,包括建设阶段、运维阶段以及项目后评估阶段的整合性咨询服务指南。



媒体:建筑时报

2019年5月


近期新闻